专业建设团队

目前本专业教学团队拥有一批由“国家级教学名师”武友德教授领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共有专兼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包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6人(包含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0人。


照片

简介

武友德,男,博士,二级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数控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负责人,数控技术(数控加工)“1+X”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审定者,数控技术(数控维修)“1+X”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参与制定者,教育部新一轮数控技术专业标准、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标准修(制)订小组成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控技术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天府名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德阳西门子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四川省中职加工制造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四川省职业教育培训专家及培训督导专家,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

5年先后讲授了《机械加工工艺》《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大学生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法纪安全教育》等课程,注重因材施教,课程思政,采用行动导向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好。

开展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学生素质提升、中高职衔接专业标准开发等方面地研究,先后受其它职业院校等的邀请,开展了“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搭建产学研平台培养现代工匠”、“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体系构建与‘互联网+3D’建材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课程标准开发”、“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提升”等专题讲座50余次,培训职业院校教师达2000人次以上。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5年来组织团队面向航空航天、重大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开展核心工艺技术攻关研究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完成技术服务项目20余项、科研5项、论文10余篇、培训10余次、获得专利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荣国省、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

先后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荣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机械工业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荣获 “四川省高校教学名师奖”;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荣获四川省天府名师;荣获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科技厅等单位联合表彰的“四川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胡兆国,男,教授,生于19664月。主要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拥有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1项。完成市级科研课题两项,院级科研、教研课题各两项。主持建设了《冷冲模设计》省级精品资料共享课,《冷冲模设计》课件参加教育部信息化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比赛获高职组获得二等奖。担任四川省钳工技师理论考试命题成员一次。担任模具专业高职组国家级比赛裁判一次,担任模具专业行业协会举办的高职组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裁判六次。主编教材三部,主审教八部。是德阳市科研成果评审成员,参与德阳市科研成果验收评定多次。到德国参加工业4.0培训一次。获得“永好教育教学质量奖”一次。担任飞行器制造委员会委员。



严辉容,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重庆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院“永好教师育人奖”获得者,5次荣获学院优秀教师。

曾在企业工作十六年,参与多项机械、光缆及电能表产品设计,负责组织本单位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并为多家企业提供过ISO9000质量认证咨询。20096月进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担任专任教师。

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15篇,论文获奖3项;主持德阳市科研课题3,其中1项获德阳市201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市级科研课题6项;主持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要参与15项;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4,其中主编的《机械制图》(非机械类)入选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主持并完成学院教研课题2项;多次指导学生参赛,其中《大模数齿轮加工工装》并荣获由团中央、教育部、人社部等五部委组织的2016年度“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一等奖,《大模数圆锥齿轮加工工装--大齿轮,巧工装》荣获第六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


曹素兵,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飞行器制造技术教研室主任。从事机械工程专业、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业务专长:飞机制造工艺与夹具,飞行器结构,飞机装配工艺,CAD/CAM技术应用。近几年公开发表论文12篇;授权国家专利1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完成科研项目6项,其中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院级3项;负责完成院级重点课程改造升级建设项目1项,参与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建设1项,完成学院教育教学课题1项;参与编写教材4部。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赛获得四川省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一等奖,并入选“2020中国好设计”获得创意奖。



胡小青,女,副教授,学院“永好教师育人奖”获得者。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校级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研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3项、市级课题4项。公开发表论文25篇,其中独著或第一作者14篇。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共20项,其中第一发明人专利9项。编写教材7部,其中主编的《机械制图》(非机械类)入选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参编的《金属切削与刀具》入选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国家级获奖3项、省级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校级优秀教师5次、校级优秀共产党员4次、校级优秀辅导员1次。


高静,女,高级工程师,硕士。硕士生毕业后曾在国内知名工程公司从事多项国内和海外大中型项目的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工作。现为机电工程系专任教师,主讲课程有机械制图、画法几何等。


李兴慧,女,副教授,硕士,机电工程系专任教师,2007年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对飞机零部加工制造工艺进行系统的学习,2010年兰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2010年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德阳市科研课题8项,院级科研课题2项;德阳市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10篇中文核心,获得授权专利4项。


覃才友,男,副教授,工程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本科,硕士学位。曾就职于航天科技集团设计工程师,北京清华天河软件公司技术工程师,现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曾多次获得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致力于机械结构设计与自动化控制理论与实际运用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


西庆坤,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加工中心技师。2008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系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专任教师。主要从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加工工艺、航空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独著或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1篇,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次。主持市级科研课题1项,院级科研课题1项,院级教育教学课题2项,院级课程建设2项。参编教材3本。多次荣获院级优秀教师、院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志,男,硕士,讲师,飞行器制造技术教研室专任教师。201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主要从事飞行器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工作。近两年参与省级课题“汽车发动机缸体斜油孔专用机床设计与研究”,担任系部辅导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



张永盛,男,硕士,讲师,飞行器制造技术教研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切削加工、增材制造技术。2014年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2014年至今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先后在四川省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轮岗锻炼。

近年来,在《装备制造技术》《装备制造与教育》发表论文2篇,参与省级课题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黄娟,女,硕士,讲师,飞行器制造技术教研室专任教师。主要承担飞行器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机械制图》、《画法几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公开发表北大核心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论文获奖10项;主持并完成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横向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市级科研课题近1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3项,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4项;参编教材5部;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比赛,手工绘图作品大赛获教师组特等奖,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三等奖,积极指导学生参赛获第六届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银奖。


杨文均,男,助理实验师,钳工技师,主要从事航空慨论及飞行器结构理论教学,以及钣金成形实训实践教学等工作